瀘州出臺條例撐起歷史風貌建筑“保護傘”
當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,面對不斷立起的高樓大廈,那些古老甚至破敗的歷史建筑該何去何從?
“歷史文化是城市的根與魂。但是,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,瀘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面臨嚴峻的形勢。”10月26日,瀘州市人大常委會召開《瀘州市歷史風貌建筑保護條例》(以下簡稱《條例》)新聞發(fā)布會,記者從會上獲悉,11月1日起,瀘州將正式施行該《條例》。
歷史風貌建筑保護該“保什么”“誰來?!薄霸趺幢!薄霸趺从谩??在《條例》中可以找到明確答案。瀘州市人大法制委有關負責人表示,《條例》的出臺將彌補瀘州在歷史城區(qū)、歷史文化街區(qū)、歷史建筑和傳統(tǒng)風貌建筑保護管理上的立法空白,多層次多角度為歷史風貌建筑保護工作護航。
瀘州為何要出臺該《條例》?
“城下人家水上城,酒樓紅處一江明。銜杯卻愛瀘州好,十指寒香給客橙?!边@是清代著名詩人張問陶筆下的《瀘州》詩,其經典佳句勾勒了瀘州江城的美麗畫卷,也是外地人認識瀘州的重要文化“名片”。
瀘州于1994年被認定為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,曾有著兩千多年的建城史,是中國唯一的酒城,聞名遐邇的兩大名酒瀘州老窖和郎酒均出自于此。
據介紹,瀘州現有神臂城遺址、國寶窖池群、報恩塔、明清古城垣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508處、歷史城區(qū)2個、歷史文化街區(qū)6條、名鎮(zhèn)名村8個,歷史建筑108處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,瀘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形勢嚴峻,“川南人民行政公署”“川南師范學堂”等部分具有高價值的歷史風貌建筑遭到毀損性破壞,32處歷史建筑因年久失修或城市規(guī)劃建設等因素被拆除、滅失、垮塌,18處成為危房。
“為了給瀘州的歷史風貌建筑保護工作提供法規(guī)遵循和制度支撐,我們結合當地實際,經過兩年的立項、起草、論證、修改、審議和審批等立法程序,制定了本《條例》?!睘o州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員雷正云在發(fā)布會上表示,《條例》的頒布施行,一方面,能夠讓廣大人民群眾真正認識瀘州歷史風貌建筑的價值所在,留住歷史記憶和鄉(xiāng)愁,延續(xù)古城文脈,另一方面,可以加大政府對歷史風貌建筑保護的工作力度。
《條例》的主要內容和制度設計是什么?
記者了解到,《條例》共有六章60條,分別為第一章總則、第二章普查認定、第三章保護措施、第四章合理利用、第五章法律責任和第六章附則,其中在保護措施一章下設兩節(jié),分別為第一節(jié)規(guī)劃管控和第二節(jié)管理維護?!稐l例》所稱的“歷史風貌建筑”,包括文物建筑、歷史建筑和傳統(tǒng)風貌建筑。
開展普查認定是一大亮點?!稐l例》第二章“普查認定”,規(guī)定了歷史風貌建筑的推薦認定標準和程序以及先普查后征收、預先保護工作機制等內容,明確市、縣(區(qū))政府應當定期開展普查認定工作,尤其是首次普查認定工作要在本條例施行之日起一年內完成;完善了歷史風貌建筑保護名錄制度,新增保護對象與保護名錄的銜接,以及進入名錄程序、動態(tài)更新和退出機制等內容。
怎么界定各方的工作任務和法律責任?《條例》規(guī)定歷史風貌建筑保護名錄按照推薦、評審、公布三個程序進行確認,具體經過預評估、專家論證、征求意見等科學決策環(huán)節(jié),最后向社會公布。經公布的歷史風貌建筑由市政府統(tǒng)一設置保護標志;保護名錄的建立,意味著要配套相應的管理制度,建立考核和問責機制,從而確保保護措施的及時和有效。
同時,著重強調了統(tǒng)一規(guī)劃管控的嚴格要求?!稐l例》提出了制定歷史城區(qū)、歷史文化街區(qū)以及傳統(tǒng)風貌建筑區(qū)專項保護規(guī)劃、嚴格控制建設活動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等制度設計;同時,對于《條例》施行前因歷史因素導致古城垣遭到破壞或者違法占用的,要求市政府按照規(guī)劃實施方案,分期或者逐步改造恢復其原有歷史風貌。
歷史風貌建筑怎樣才能煥發(fā)新活力?《條例》還專門設置一章“合理利用”作為第四章,鼓勵支持對歷史風貌建筑和歷史風貌建筑區(qū)進行保護傳承、合理利用,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(yè)發(fā)展;規(guī)定市、縣(區(qū))政府應當委托實施單位作為運營機構,具體負責歷史風貌建筑保護的策劃、騰遷、收購和整理等工作;同時,規(guī)定了保護資金的來源、保護范圍周邊市政、安防和消防設施的建設管理要求,以及對單位或者個人利用歷史風貌建筑開展經營活動的范圍等內容。
此外,結合瀘州具體實際情況,《條例》增加了部分處罰措施。主要針對保護責任人消極不作為造成歷史風貌建筑損失嚴重的;未經批準對傳統(tǒng)風貌建筑進行外部修繕裝飾、添加設施的;在保護范圍內進行新建、擴建、改建等建設活動的以及損壞或者擅自遷移、拆除傳統(tǒng)風貌建筑等行為。
記者 盧廣